卓克艺术网>拍卖频道> 西泠拍卖> 二〇一六秋季拍卖会> 中外名人手迹专场>约1953至1977年作 郭沫若、徐迟、张光年 致丁力信札十八通信笺十八通二十三页 带信封十五枚
图录号/艺术家:

约1953至1977年作 郭沫若、徐迟、张光年 致丁力信札十八通信笺十八通二十三页 带信封十五枚

图录号:71
拍卖信息
拍品名称:
约1953至1977年作 郭沫若、徐迟、张光年 致丁力信札十八通信笺十八通二十三页 带信封十五枚
图录号:
71
年代:
约1953至1977年作
艺术家:
材质:
作品分类:
尺寸:
--
估价:
开通VIP查看价格
成交价:
RMB:开通VIP查看价格

HK:0
USD:0 GBP:0 EUR:0

拍卖公司:
西泠拍卖
拍卖会名称:
二〇一六秋季拍卖会
专场名称:
中外名人手迹专场
拍卖时间:
2016年12月16日-18日
备注:
声 明:
著录:1.郭沫若1953年9月30日致徐迟信:《郭沫若书信集》下P164166,黄淳浩编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1992年。
刊载:2.郭沫若1953年9月30日致徐迟信:《文艺报》,1979年第5期。
3.郭沫若1953年9月30日致徐迟信:《山西大学学报》,1980年第2期。说明:丁力上款,由其家属友情提供。
计郭沫若二通六页(带信封二枚,其中一通为签名信)、徐迟十二通十三页(带信封九枚)、张光年四通四页(带信封四枚),共十八通,时间约在1953至1977年间,关乎楚辞学术争论、湖北咸宁干校、《诗刊》和《长江文艺》杂志,以及臧克家、严文井、黄力丁(武汉音乐学院院长)、闻山(原名沈季平,《文艺研究》编辑部主任)、龚啸岚(中国戏协湖北分会名誉主席)、邹荻帆(《诗刊》主编)等众多文化名人。
其中,郭沫若信札,一为对丁力约稿的覆信,一为对丁氏提出的有关楚辞宋玉问题的回应。后者作于1953年,有多次刊载和著录。但对比发表的成文和此通信札,将发现二者在写作时间和个别字词上有三处差异,似当以此信为准,对《郭沫若书信集》等均能起到勘误作用。
徐迟为《哥德巴赫猜想》作者,其信件作于建国后至“文革”末期。在前期,徐氏显然甚为积极,写道“我在这里困难是很多的,情绪却相当的饱满,不这样是不可能的,每天我接触的”,“是那样的灼热的生活,闪耀的理想”;逮至1975年,徐迟所在单位劝其退休,徐氏写道“我已同意退休,现正研究退休后的居住地点。大致是回原籍,即沈约的故乡。回去买长峯羊毫,欲与二王试比高(我们那儿出过不少大书法家的)。不过我当然无意于此。还是读马恩列毛,还是研究奴隶、封建和资本社会的文学遗产。再不能到沸腾的社会主义工地去了,写特写是无望的。但是对于社会主义文化还大有可为的,仍当尽力为之”。
另,张光年为《黄河大合唱》歌词作者。其信件均作于1973年,谈及崔道怡(《人民文学》常务副主编)、许翰如(中国作协秘书长)、杨匡满(《中国作家》常务副主编)、严纲、王宏伟、黄文珍等。当时,张氏仍被下放至湖北咸宁干校,因病至北京接受治疗。
作者简介:1.郭沫若(1892~1978),别署鼎堂,四川乐山人。擅书法,精鉴别。一生著述颇丰,在剧本、诗歌、文字学、历史学、书法史卓有建树。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、全国文联主席,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。
2.徐迟(1914~1996),原名商寿,浙江湖州人,诗人、散文家和评论家,中国作协理事、湖北省文联副主席。抗战爆发后与戴望舒、叶君健合编《中国作家》(英文版),协助郭沫若编辑《中原》。代表作有《哥德巴赫猜想》等,曾获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。
3.张光年(1913~2002),笔名光未然,湖北老河口人,戏剧家、编辑,《黄河大合唱》词作者,中共中顾委委员、中国作协副主席、中央戏剧学院教育长。
上款简介:丁力(1920~1993),著名诗人、作家、编辑、文学教授。曾任国家级杂志《文艺学习》编辑部评论组组长、《诗刊》编辑部主任、中国歌谣学会理事。

本拍卖会推荐拍品

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
扫描二维码
手机浏览本页
回到
顶部

客服电话: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

©2005-2018 zhuoke.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-1